住人活動房,是一種又一次撞擊時尚潮流的建筑體系,可隨時隨地移動到各地,為人們帶來更方便的舒適生活。通過太陽能光電板可供室內用電,太陽能熱水器可供暖、供水,室內淋浴、生活用水的排放由污水處理系統進行凈化,以便再次利用。住人活動房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,那么到底誰是它們的住人呢?
1、工地民工之臨時住處
一處工地相近,民工們住的正是這種住人活動房。這些房子是租來的,給構筑工人居住,一個18平方米的集裝箱房里,可以放5張鐵架床,至做可住10人。除居住外,集裝箱房還可做辦公室、聚會會議室,乃至廚房。
2、貧苦市民之冬暖夏涼好住處
一戶蝸居在集裝箱里的家庭,一家3口,以收廢品和打工為生。兩個房間做寢室,別的另有堆放雜物的房間,廚房、廁所,則是在左右別的搭建的。他們在這里住了10多年,之前都是蓋鐵皮房,總被當成違建拆,末了他們只好和村委簽協議,租下那塊地,然后花1萬多元買了個集裝箱改裝成房子。
住人活動房長6米、寬3米、高2.7米,單個占地面積18平方米,日租金為6元,外部設有吊環,便于吊運、卸放,內部電源、空調和照明辦法齊全,設有3至4張崎嶇床,可供6到8名構筑工人蘇息和擺放物品。